宁夏新能源外送再添“主动脉” 330千伏川望Ⅰ线正式投运
中新网银川11月7日电 (记者 于晶)11月7日,主动脉国家“西电东送”重要枢纽±660千伏银川东换流站再传捷报:330千伏川望Ⅰ线输变电工程正式并入电网系统,宁夏实现投产送电。新能线正此举标志着宁夏新能源跨区域外送能力实现新跃升,源外运为“宁电外送”大通道注入了强劲的送再式投绿色动能,进一步夯实了宁夏作为国家重要新能源基地的添千基石。
据悉,伏川本轮银川东换流站的望Ⅰ扩建工程自9月12日启动,主要包括330千伏川松Ⅰ线和川望Ⅰ线两项新能源送出工程,主动脉分别对应接入108万千瓦和200万千瓦两大复合光伏基地。宁夏其中,新能线正川松Ⅰ线已于11月3日率先告捷,源外运成功并网。送再式投作为后续关键项目的添千川望Ⅰ线,在经过连续多日的伏川紧张调试与送电操作后,最终于7日顺利投运,两大工程的竣工将为宁夏新增总计超过300万千瓦的新能源电力外送能力。
为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投运,承建单位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与质量防线。面对高空作业、带电操作等高危环节,公司创新采用“专人监管+激光幕墙报警”的双重管控模式,实现了施工全流程的安全可控。同时,组建跨专业联合工作组,协同开展系统调试和设备验收,确保了一次设备安装与二次保护校验等关键环节的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了建设效率。
银川东换流站是±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宁夏宁东-山东青岛)的起点,承担着宁夏电力外送的核心任务。此次两大清洁能源工程的顺利接入,显著提升了宁夏新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与跨区域外送水平,有力推动了宁夏将丰富的风、光等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优势。
据最新数据,目前宁夏在运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5050万千瓦,占宁夏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60%。随着川望Ⅰ线等一批关键工程的投运,宁夏在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正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完)
(责任编辑:百科)
-
北京市民陈先生最近被几张“没用的卡”愁坏了:从上学到工作,手里攒了5张不同银行的银行卡,有的只剩几元钱,有的还有百十来元,想注销却得拿着身份证跑不同银行的柜台,来回两趟还没办完。“上学办的学费卡、换工
...[详细]
-
瑞媒:北约、瑞典和土耳其将于14日举行会议讨论瑞典“入约”问题
据瑞典电视台当地时间11日报道,瑞典外交部向该电视台证实,北约、瑞典和土耳其将于6月14日举行会议讨论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
...[详细]
-
“根治”高血压、“攻克”癌症、“替代”胰岛素?假!中消协提醒→
11月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联合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购买保健食品。中消协介绍,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16740),保健食品为声称并具有特定保
...[详细]
-
2025年,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玉振金声”雅乐团开启世界巡演。资料图片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新近成立的博雅智能学院,致力于培养兼具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与博雅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资料图片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一期校园。资料
...[详细]
-
告别地面局限,不再有视角拘束,当全景无人机遇见十五运会,瞬间解锁场馆另一种美。镜头从高空俯冲而下,掠过足球、排球场的热烈,盘旋于游泳馆碧波的灵动,再拉升至云端俯瞰公路自行车项目途经地港珠澳大桥的恢弘布
...[详细]
-
燃冰成炬,同心传递!十五运会圣火照见大湾区多元、融合与硬核未来
11月2日上午,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同步举行,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外卖骑手、育婴员、环卫工人等普通市民代表的火炬手们,按照四城各自的特色线路安排,通过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
...[详细]
-
当地时间6月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2022-2023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决赛中,曼城1比0战胜国际米兰夺得冠军。总台记者 高瞻)
...[详细]
-
德国和美国方面日前宣布,北约将于6月12日至23日在德国等国举行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军演。军演由德国主导,共计25个北约成员国和盟国参加,共约1万名士兵和250架飞机参演,演习地点主要位于德国,演
...[详细]
-
康熙亲爹另有其人?专家:没有证据,努尔哈赤、康熙、雍正都是相同父系
中新网11月7日电(记者 张曦)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基因科学的角度来看,康熙
...[详细]
-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6月11日文章,原题:认清“中国威胁论”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公众讨论和战略分析存在一个漏洞。随着“中国威胁论”迅速成为向战争演变的前奏,中华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及呼吁人类不
...[详细]

委内瑞拉获强援,俄制武器挑起防空大梁
欧盟委员会批准首款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俄称空袭乌军预备队 乌称打击俄军指挥所
今日辟谣(2025年10月30日)
(文化中国行)千年宋陵四季“走红”背后:历史和农耕“活态”共生
